计划范文网 >地图 >工作计划 >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18 作者:计划范文网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范文7篇。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范文”是计划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与您需求相关的一些信息,感恩您留下宝贵的时间求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为了确保我们的工作能够高效进行,我们可以按需做一份工作计划。写好工作计划才能让自己在下一阶段更轻松的进入工作状态。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范文 篇1

死因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其目的是追踪死亡原因及不同人群的死亡率,以了解疾病和意外事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支持。

为了开展有效的死因监测,需要建立完善的死因监测工作计划。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

一、数据来源及采集方式

在死因监测工作中,数据来源和采集方式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主要的数据来源包括医院死亡证明书、法医学鉴定和调查、统计局流行病学调查等。采集方式也有多种,包括实地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多种方式。

二、数据质量控制

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是死因监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步。需要对数据进行质量分析和评估,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同时,还需要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三、分析与评估

在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主要包括疾病或意外事件的死亡率、死因的时空分布、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的统计分析。同时还需要将得出的分析结果与先前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以得出结论并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四、数据报告

及时发布数据报告是死因监测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主要目的是为公众和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数据报告需要简洁清晰地呈现数据分析结果、死因趋势等信息,同时要注意反映数据背后的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提供针对性的公共卫生建议。

五、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是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数据分析和公共卫生研究能力的必要途径。数据共享可以促进合作、创新,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研究效率和质量。因此,建立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死因监测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一个良好的死因监测工作计划应该包括数据来源及采集方式、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及评估、数据报告和数据共享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为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持。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范文 篇2

按照《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规范》和陕西省20xx年慢性病防治工作要点要求死因信息登记和网络报告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上报工作按照省卫生厅的布置以及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手册的规定结合我市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20xx年死因信息监测和网络报告工作计划:

一、目标

(一)建立死因信息监测网络上报的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

(二)制定死因信息监测方案设立监测点培训专业技术人员。

(三)申请网络直报系统按照程序逐级审核上报。

(四)按照工作规范结合绩效考核进行督导检查。

二、指标措施

(一)机构队伍建设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专业技术队伍。

(二)死因监测按照省厅统一方案设立市及以上医疗机构为监测点开展培训启动监测工作。

(三)开通死因信息监测报告系统。及时、准确报告死亡信息并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

(四)做好死因信息的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并按档案管理要求进行保存。

(五)健康教育,利用有关慢性病的宣传日,如爱牙日、高血压防治日、精神卫生月、糖尿病防治日等编印宣传资料并以各种有效的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死因监测的重要性。启发群众积极参加的`必要性。从而达到引起政府重视,职能部门参与,群众积极配合的目的。

三、检查评估

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工作人员应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学习方案。按照《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结合方案要求提高业务素质搞好监测点的启动工作并要按照上级要求结合绩效考核标准对监测点的工作进行定期指导和督导检查、评比。

四、积极探索适合我镇的死因监测工作模式

通过一年死因信息监测工作,专业队伍基本形成,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技术水准不断提高,使监测工作基本上进入正常工作运转。但还存在专业人员工作经验差。思想认识根不上。不能规范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根本死因顺位排列不正确lcd一10编码对位不正确,网络报告不及时等等。我们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适合我市开展死因监测的工作新思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全市开展死因信息监测工作打好基础。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范文 篇3

1.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第 I 部分要求,把直接致死原因记入第一行,把( )记入最后一行

2.《死亡证》死因诊断栏中各病“发病到死亡的时间间隔”一般是( )

A.(c)病最长,(b)病次之,(a)病最短 B.(a)病最长,(b)病次之,(c)病最短

C.(b)病最长,(c)病次之,(a)病最短 D.(a) (b) (c)病时间一样

4.按规范要求死亡病例网络报告时限为填写《死亡证》后( )天 A.1天 B.7天 C.15天 D.30天

5.某人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5年后死亡,根本死亡原因为( )

6.某女性患者,49岁,患卵巢恶性肿瘤1年,后行切除术;半年前发热.胸痛,查出肺转移性癌,1周前死于终末期肺炎。患有慢性胃肠炎8年。根本死亡原因为( )

A.终末期肺炎 B.肺转移性癌 C.卵巢恶性肿瘤 D.慢性胃肠炎

7.某女性患者,患高血压10年,风湿性心脏病5年,3天前在二楼擦玻璃窗时不慎坠落,颅骨骨折后死亡。根本死亡原因为( )

8.新生儿死亡指活产儿在出生后未满( )整天内的死亡。 A.1 B.7 C.28 D.42

9.在死亡病例报告中,除( )情况外,其他可以看作是不明原因死亡

A.I46.9(心脏停搏,未特指) B.I95.9(低血压, 未特指)

C.J96.9(呼吸衰竭,未特指) D.R95(婴儿猝死综合症)

10.根本死因判定总原则有( )条,根本死因判定选择规则有( )条,根本死因判定修饰规则有( )条。( )

A.1条 2条 3条 B.2条 3条 6条 C.1条 3条 6条 D.1条 3条 4条

1.《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如死因不明,必须当时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 ),以及相关慢性病病史的一系列情况。

A.负责救治死亡患者的《死亡证》的填写、签发。

B.负责救治死亡患者的《死亡证》的报告、核对、保存等工作。

C.协助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的质量控制。

D.对全县区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员的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考核和评价。

2.死因诊断的.第 I 部分(a).(b).(c)三栏,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是:(c)病(根本死因)发展 → (b)病(中介原因)发展 → (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 )

3.死亡证明书正面内容可以涂改,没有医生签名及医院公章也可。( )

4.死亡原因填写应使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得用英文或英文缩写。( )

5.根本死因的定义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I50)或呼吸衰竭(J96) 等。( )

6.肺部既是转移性恶性肿瘤又是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常见部位。只要肺部和常见转移部位一览表上以外的任何部位同时出现,就应考虑为一个常见的转移部位。( )

(b) 填:造成临床表现的外部原因(如;行人与卡车在公路上相撞)

8.各级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死亡证》信息,由辖区县(区)疾控中心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

9.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报告对象为在中国大陆死亡的中国公民.台港澳居民和外国人(含死亡新生儿)。( )

10.最终确定的根本死亡原因不一定是第Ⅰ部分中最低一行报告的疾病或情况。( )

1.简述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和根本死因的判断步骤。

2.简述死亡原因填写的要求。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范文 篇4

1、ABCD 2、ABC 3、ABCD 4、ABCD 5、BCD

1-5 √√×√√ 6-10 √√√√√

1.简述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和根本死因的判定步骤。

定义:根本死亡原因 (A.) 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者(B.)造成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判定步骤:1.当只有一个死亡原因被记录时,就用这个原因进行死因统计制表。2.当不止一个死亡原因被记录时,选择根本原因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应用总原则或选择规则1.2和3去确定; 3.下一步是去确定是否要应用一条或多条修饰规则A.-F(见后)处理上述情况,确定根本死亡原因;4.某些情况下根本死亡原因的确定要考虑应用ICD-10提供的某些有关注释进行再编码处理。总之,这是一个分步进行,但又是综合的判断推理的过程。

2.简述死亡原因填写的要求。

1.每行只能填写一种死因;2.有明确的死因链应按顺序报告 ;3.没有明确死因链按严重程度报告;4.应尽可能报告特异性的诊断;5.优先填写更严重.更特异的疾病诊断;6.对肿瘤致死者应明确报告肿瘤的原发部位及形态学情况;7.对后遗症情况致死者应明确报告时间间隔;8.对先天异常致死者,应优先报告严重的先天异常;9.对围生儿死亡,应优先报告围生儿本身严重的疾病;10.对损伤/中毒致死者,应同时报告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外部原因。(为避免司法纠纷,可以写明提供外部原因者的情况)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范文 篇5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死亡率也逐渐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一个社会化国家,我国需要对死亡率进行有效的管控,以确保公民的安全和健康。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死因监测工作计划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从死因监测的意义、计划目标、工作步骤和组织实施等方面,对该计划进行阐述。

一、死因监测的意义

死因监测是指通过对死因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及时了解死亡原因和死亡结构变化,及时发现疫情和疾病流行趋势,为制定卫生政策和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死因监测不仅是了解和预防死亡原因的必要条件,也是贯彻国家卫生战略,切实改善人民健康状况,保障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举措。

二、计划目标

1.建立完善的死亡信息报告和监测机制,及时、准确地统计和收集死因信息。

2.开展全面细致的死因分析,深入掌握全国各地的死因情况与规律,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

3.提高医疗机构的诊断、鉴定和报告水平,清理和规范死亡证明文书。

4.加强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提高死因监测人员、法医学和疾病预防控制专家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5.增强公众对死因监测和疾病预防的认识和意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工作步骤

1.确定统一标准

建立统一的死因监测标准和操作规程,包括死亡信息的搜集方式、死亡信息填报标准、死因鉴定标准和死因分析标准等,以方便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2.完善信息系统

实现死亡信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确定死因监测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和部署方案,以确保死因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流通和共享。

3.开展培训

针对医院和基层血站的医务人员、公安民警等相关工作人员,开展死因鉴定与诊断、信息录入、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4.加强监测实践

依据得出的标准和规程,实现死因监测实践,并对全国各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披露各种异常情况,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5.推行宣传

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强死因监测与疾病预防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力争让社会大众更好地了解死因监测的意义和重要性。

四、组织实施

为确保死因监测计划的有效性和顺利实施,应采取以下措施:

1.设立专门的死因监测机构

建立死因监测机构或组织,招聘专门的死因监测人员,建立工作岗位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权责。

2.放宽政策措施,鼓励多方参与

鼓励各方参与计划并向公众公布,如国家卫生部、各省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各种医疗机构以及社会机构等。政策措施应通过鼓励多方参与来实现工作目标。

3.建立奖惩制度

其目的是激励和约束相关人员和机构,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对于违反工作规程和标准的人员,应严格进行惩罚,以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综上所述,死因监测工作计划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和机构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该计划中去。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死因监测工作将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范文 篇6

为了加强死亡报告与死亡原因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死亡报告工作质量,及时准确的发现诊断不明的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和《关于使用〈死亡医学证明书〉和加强死因统计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计划开展以下工作:

一、死因监测

1、死亡登记

死亡登记对象为发生在东阿县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在县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包括医疗机构死亡个案调查、家庭死亡个案调查、其他场所发生的正常死亡个案调查登记。

2、死亡信息的报告

由医疗机构指定专人每天收集医院内《死亡证》,并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写完整的《死亡证》(送)县疾控中心,并做好交接记录。

3、死亡信息核实

医疗机构指定专人每日对医生填写的《死亡证》进行核实,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填写不清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存在逻辑错误等)应及时向诊治医生进行核对并予以纠正。乡镇卫生院对村医生填写的《死亡证》进行核实。

县疾控中心对收到的《死亡证》进行质量审核,对于《死亡证》项目填写不清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存在逻辑错误者,要与报送单位(或部门)进行核实,补充或纠正错误,对于通过核对仍然无法获得准确信息的,要求乡镇卫生院进行调查核实。

4、死亡个案收集的补充途径

县疾控中心定期与县公安局、殡葬馆、妇幼保健院、计生局核对死亡资料,发现未登记报告的死亡个案,应摘录相关信息,填写《死亡证》,注明死亡信息来源,并负责进行补报。县疾控中心负责对辖区内收集的上月全部死亡个案进行编码。

5、原始数据的录入和上报

县疾控中心组织专人将经核实并完成死因编码的《死亡证》信息,及时录入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慢病中心。

二、机构与职责

(一)县疾控中心设立专门岗位,落实全国疾病监测点死因监测工作。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审核、编码、录入、整理、分析和上报,组织各类培训,对医院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开展内部质控和评价。开展具体工作为:

1、组织和指导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死亡登记和报告;

2、负责收集全县医疗机构的'死亡病例报告,负责审核、整理、编码录入、转卡、分析,并按本规范统计按时编制各类统计报表上报;

3、按照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对各种死因原始资料、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管理与保存。

4、开展死因核实、组织实施漏报调查。

5、定期对临床核实、组织实施漏报调查。

6、定期与县公安局、民政局、妇幼保健院和计生局核对死亡信息,及时做好补报工作。

7、对辖区死亡报告工作进行督导、质控和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撰写工作通报,及时反映评估结果。

8、做好全县人口死亡数据的统计分析,为我县社会发展和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持。

三、制度保障

1、例会制度

县疾控中心定期召开死亡资料报告、填写和审查的会议。了解情况,并给予技术的指导和协调各方关系。

2、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死亡信息(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制度。县疾控中心安排专人对资料进行管理。原始资料须长期保存,录入后的数据使用有效方式备份保存。

3、人员培训制度

县疾控中心每年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死因报告专管员、临床医生、基层医生和防保医生、村医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着重加强各级医院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和村医的培训,培训内容应侧重于出生死亡信息的收集和根本死因的确定。

死因编码人员以及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其他人员应经国家或省级培训,考核合格者实行注册登记。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范文 篇7

今年我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工作,在上年度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继续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加大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三减三健”行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以慢性病综合防控和慢性病监测工作为重点,遵循突出重点,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业务培训,不断完善我县三级慢性病防控网络,全面提升我镇慢性病防控能力,根据实际,特制订20xx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着手创建我镇慢性病示范镇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及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我县慢性病防控工作开展,全面提升我县慢性病防控能力和水平,认真做好示范镇创建的前期筹备工作。

2、加强国家政策宣传,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服务慢性病管理工作,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为依据和标准,规范服务流程,认真做好慢性病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服务的'工作落实,真正让群众享有国家卫生服务惠民政策。

3、以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为支撑,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加大老年人健康管理、高危人群筛查工作,加强慢性病监测工作,积极开展全人群死因监测、肿瘤登记及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认真做好慢性病综合防控各项工作。

4、全面开展人群合理膳食指导工作,认真做好慢性病系列日宣传工作,广泛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胳)行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二、工作任务

1、以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为基础,慢性病健康教育为重点,探索疾控机构指导基层公共卫生开展慢性病防控的方法与模式。建立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管理及高危人群筛查的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

2、全面开展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各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为100%,肿瘤发病率≥160/10万,死亡率≥100/10万。恶性肿瘤死亡发病比在之间,病理诊断率>66%,仅有医学死亡证明书比例

3、广泛开展“三减三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重点,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手段,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活动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指导工作,提升全民健康素质。

四、强化业务督导 落实整改措施

为了保证慢性病防控工作各项任务如期完成,卫生院协助卫生行政部门,不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每季度至少对各村卫生室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各乡镇卫生院同时也要对各村卫生室进行督导、检查、考核,及时通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进度,对慢性病管理工作进度缓慢、工作管理不规范,以及死因、肿瘤、心脑调查报告中迟报、漏报情况予以通报批评,发现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慢性病防控工作。

本文来源:http://www.jhs555.com/j/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