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范文网 >地图 >商业计划书 >

营养含量课件

营养含量课件

时间:2025-03-13 作者:计划范文网

营养含量课件(收藏三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营养午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营养含量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不低于”和“不超过”的含义,并学会用数学符号表示。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相关知识,设计调配科学、合理的午餐食谱。

让学生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懂得科学、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不低于”和“不超过”的含义,学会用数学符号表示;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设计合理的午餐食谱。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营养标准,运用数学知识合理搭配午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校食堂提供的午餐菜谱及营养成分表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了解的营养膳食信息,如少盐少油、荤素搭配等。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营养的午餐?如何设计有营养的午餐?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了解营养标准:

出示营养专家关于10岁儿童每日午餐营养需求的建议。

引导学生理解“不低于”和“不超过”的含义,并学会用数学符号≥和≤表示。

分析菜谱营养成分:

出示学校食堂提供的午餐菜谱及营养成分表。

学生分小组讨论,判断学校今天提供的午餐是否符合营养标准。

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用数据说话。

设计营养午餐: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营养标准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谱。

要求每三种菜肴搭配出一份午餐,并计算其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

小组展示搭配方案,其他小组检验是否符合营养标准。

三、实践应用,统计分析

全班汇报交流:

各小组展示搭配方案,并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点评和修改。

统计分析:

在全班搭配出的所有方案中,每人选出6种喜爱的方案。

将选出的结果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学生的喜好和营养需求。

四、探究延伸,为特殊人群搭配营养午餐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为运动员、偏胖的`人、偏瘦的人推荐营养午餐,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小组讨论,为这三种人群各搭配一份适合他们各自身体特点的午餐。

五、总结提升,布置实践作业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科学饮食的重要性。

布置实践作业:调查了解家庭成员每日所需营养物质的相关信息,设计一份符合家庭营养需求的午餐食谱。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交流、实践应用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学生也懂得了科学、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营养含量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素及其来源。

学会阅读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

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查找资料,增强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及应用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不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如何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午餐搭配。

难点: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合理规划一日三餐。

三、教学准备

相关书籍或网络资源(关于营养学的`基础知识)。

各种常见食物的图片及营养价值介绍。

计算器若干。

分组材料:每组一份空白的“我的午餐计划”表格。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引入话题:“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吃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食物对我们身体有什么好处吗?”

展示一些典型的食物图片,并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营养成分。

2.新授

讲解:介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六大营养素的作用及重要性。

讨论:分组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富含上述营养素?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查阅食品包装背面的营养成分表,记录下几种常见食物的信息。

3.应用拓展

设计活动:“为家人制定一周的午餐菜单”。要求考虑均衡膳食的原则,尽量包含各种营养素。

小组展示自己的方案,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意见建议。

4.总结归纳

强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鼓励大家回家后也能尝试着为自己或家人制作一顿营养丰富的午餐。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我的午餐计划”表格。

观察并记录自己一天内摄入的各种食物种类及其大致量,思考是否符合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

营养含量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健康的饮食标准,知道营养午餐的基本指标。

能根据给定的菜谱,运用简单的数学计算判断哪些搭配符合营养标准。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和简单的分析、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经历判断和搭配营养午餐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通过了解营养午餐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营养午餐的标准,即热量、脂肪等营养成分的合理范围。

能根据营养标准,运用数学方法判断给定菜谱的搭配是否符合要求。

(二)教学难点

在多种搭配方案中,找出既符合营养标准又能满足口味等其他条件的最优方案。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各种食物图片、营养成分表、不同的午餐菜谱等资料。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份食物营养成分资料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孩子们在学校吃午餐的视频,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学校的午餐吗?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午餐才是对我们身体好的午餐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展示一些健康和不健康的午餐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营养午餐的概念,引出课题——《营养午餐》。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了解营养午餐的`标准(5分钟)

课件出示一份营养成分表,向学生介绍热量、脂肪、蛋白质等主要营养成分,以及它们对人体的作用。

讲解营养午餐的基本标准:10岁左右儿童从每餐午饭菜肴中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超过50克。

判断午餐菜谱是否符合营养标准(10分钟)

菜谱A:炸鸡排(热量1254千焦,脂肪19克)、鸡蛋西红柿(热量899千焦,脂肪15克)、香菇油菜(热量911千焦,脂肪11克)。

菜谱B:土豆炖牛肉(热量1095千焦,脂肪23克)、清炒豆角(热量962千焦,脂肪16克)、凉拌黄瓜(热量398千焦,脂肪6克)。

课件展示学校食堂的几种午餐菜谱,每种菜谱包括三道菜,并标明每道菜的热量、脂肪含量。例如: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计算每个菜谱的热量总和与脂肪总和,并判断是否符合营养午餐的标准。教师巡视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计算和判断。

小组汇报计算结果和判断结论,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记录和总结,如菜谱A的热量总和为1254+899+911=3064千焦(符合标准),脂肪总和为19+15+11=45克(符合标准);菜谱B的热量总和为1095+962+398=2455千焦(不符合标准),脂肪总和为23+16+6=45克(符合标准)。

寻找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搭配方案(5分钟)

课件出示更多的菜肴及它们的营养成分,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尝试找出不同的符合营养标准的午餐搭配方案。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找到的搭配方案,教师引导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三)实践应用(10分钟)

设计营养午餐(5分钟)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营养标准,为自己设计一份营养午餐菜谱。

学生完成设计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设计的菜谱,互相评价是否符合营养要求。

优化午餐搭配(5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在符合营养标准的前提下,如何让午餐更美味、更受同学们欢迎呢?引导学生从食物的种类、口味搭配等方面进行思考。

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优化午餐搭配的想法,如增加一些水果作为配菜,或者选择不同口味的菜肴进行搭配等。

(四)课堂小结(3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营养午餐的标准、如何判断菜谱是否符合标准以及如何设计营养午餐。

强调合理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选择营养午餐的习惯。

(五)布置作业(2分钟)

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设计一份家庭营养晚餐菜谱,并计算其热量和脂肪含量,判断是否符合健康标准。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食物营养成分的知识,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

六、教学反思

在《营养午餐》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计算和判断午餐菜谱是否符合营养标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计算营养成分总和时容易出现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计算方面的练习。同时,对于营养午餐的拓展内容,如不同年龄段的营养需求差异等,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讨,以加深学生对营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来源:http://www.jhs555.com/j/17117.html

上一页:不当小泥人教案

最新内容 更多

热门排行 更多

推荐访问 更多